新闻中心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2025年中医药交叉创新青年论坛在中山市圆满举办




2025年6月6日-8日,“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2025年中医药交叉创新青年论坛”在广东中山市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山市中医院共同承办,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脑病研究院和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协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医药青年才俊齐聚一堂。这场以“传承创新·数智赋能·促进交叉人才培养”为主题的学术盛宴,吸引了410余位中医药及多学科交叉领域的青年学者、临床专家和医学同仁。


image001.png

青年论坛现场


中华中医药学会秘书长李宗友,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第五届、第六届主任委员孙塑伦,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主任委员高颖,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部主任庄乾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普及部负责人郭继华,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原副秘书长陈立新,中山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叶世南,中山市卫生健康局中医科科长邓波,中山市中医院党委书记赖海标,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韩振蕴、王明航,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副院长孔令博,中山市中医院脑病中心主任杨楠,以及内科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赖新星、王丽颖、万凌峰和余亚兰等出席论坛。论坛开幕式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常静玲主持。


image002.jpg

李宗友秘书长讲话


开幕式上,中华中医药学会秘书长李宗友发表重要讲话。立足中医药发展的国家战略高度,李宗友秘书长着重强调多学科交叉,尤其是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对于中医药传承创新,推进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作用。他介绍了中华中医药学会近几年以青年委员会凝聚未来战略型人才、以分支机构培养临床实用型人才、以项目课题托举高水平科技人才、以不同专业需求培育青年科技人才,成效显著。同时,他充分肯定了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通过搭建多种平台大力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举措。对于本次青年学者的学术交流活动,李宗友秘书长也给予了高度赞许,认为其形式灵活、内容前沿,对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另外,他对青年专家提出几点建议:(1)强化传承意识,筑牢专业根基;(2)秉持创新精神,推动科技融合;(3)积极交流合作,凝聚青年力量。李宗友秘书长鼓励青年学者在交流中拓宽视野,在合作中凝聚智慧,推动中医药事业不断蓬勃发展。


image003.jpg

开幕式主持


image004.jpg
image005.jpg

开幕式致辞


学术报告环节,东南大学王进教授探讨了“中药细胞外囊泡:传统医学的现代生物转化”研究进展,为中药研发提供新思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晓飞教授在“眼部影像与全身性疾病的关联研究”的报告中,分享了眼组学、眼部影像联合AI技术在全身性疾病预测和早期诊断中的创新应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玲教授围绕“信息时代下的中医药防治脑卒中临床研究”,介绍了脑卒中智能分期、诊断,医嘱药品智能识别以及精准分析中西药联用不良反应信号的相关成果。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韩振蕴教授在“关注心身类疾病提高临床诊疗技巧”的报告中,强调四诊合参、神形并调和心身同治等中医人文诊疗特色能够为心身类疾病诊疗提供助力。


image006.png

学术报告


中山市中医院杨楠主任在“数智赋能中山市中医药防治康一体化健康服务模式建设及案例分享”报告中,展示了数智技术助力中医药在预防、治疗、康复全链条中的应用,并分享了中山市的成功实践案例。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公彦栋副研究员聚焦“血液发育和疾病研究的探索”主题,分享了利用单细胞多组学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手段解析哺乳动物造血发育及血液相关疾病,尤其是在解析人类和非人灵长类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发育方面发表的一系列前沿成果。中国中医科学院陈鹏研究员在“中医药问题导向的交叉科学技术应用”报告中,介绍了芯片与自动化学生物学平台、多类器官芯片等交叉科学技术研发平台的建设成果。


image007.png

学术报告主持


清华大学张鹏副研究员系统讲述了“中西医多模态网络关系推断模型探索与应用”的相关成果。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卓政博士围绕“中医大模型开发与应用:Deepseek在中医领域的应用现状与问题”,详细介绍了Deepseek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局限性和可能的技术突破方向。北京交通大学杨扩博士以“基于人工智能的临床辅助诊疗与网络医学算法研究”为题,讲述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技术支撑以及大模型技术,重点介绍了他们团队研发的中医辅助诊疗模型助力中医临床诊疗水平提升的系列交叉研究成果。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张斌龙博士在“基于多模态神经影像的脑病头针方案研发与效应探索”报告中,介绍了头针靶点发现的研究范式及系列成果。学术报告环节由利为恵德公司常宇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王丽颖研究员、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明航教授、西安中医脑病医院余亚兰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副院长孔令博主任医师、江苏省中医院万凌峰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马大勇主任医师以及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刘珍洪博士主持。


image008.png

圆桌讨论


本论坛今年新设圆桌讨论环节,聚焦“AI赋能中医药交叉创新研究”这一前沿议题,围绕人工智能与中医药的深度融合,当前面临的关键瓶颈问题以及优先攻关方向等展开深入探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赖新星副研究员做引导发言,孙塑伦教授参与讨论,建议形成常态化、定期专题讨论等。青年专家各抒己见、思想交锋,在热烈的讨论中不仅碰撞出创新智慧的火花,更清晰描绘了AI技术与中医药传承创新协同发展的未来蓝图。与会专家一致呼吁,应加快推动这些前沿思考落地为实质性突破,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医疗体系提供关键支撑。


image009.jpg

高颖教授论坛总结


2024年7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国家数据局制定的《关于促进数字中医药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用3-5年时间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技术逐步融入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全链条各环节,全力打造“数智中医药”。本次论坛探讨中医药在数智时代的发展新路径,推动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医药发展国家战略、落实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引领年”活动的重要举措。通过团结全国青年中医药优秀科技工作者,加强跨学科之间交叉、融合,汇聚青年智慧,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图文素材  |  刘珍洪  赖新星

编辑  |  车启光

审核  |  常静玲   高颖  李文杰

审阅  |  刘子旺

作者:刘珍洪  赖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