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直门医院血液肿瘤科研究生毕业答辩会议纪要

东直门医院血液肿瘤科研究生毕业答辩会议纪要

撰稿:李光达

审稿:张雅月 侯丽

2024年5月15日、5月16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血液肿瘤科研究生毕业答辩会议在东直门医院朝阳苑第2会议室及教学楼四楼圆桌会议室召开,会议共分为15日下午、16日上午及16日下午三场,答辩委员会主席分别由程志强主任医师、吴洁主任医师与朱世杰主任医师担任。答辩委员会专家包括程志强、吴洁、朱世杰、孙红、刘兆兰、姜苗、柴立民、田劭丹、董青、朱陵群、贾玫、张雅月、侯丽、许亚梅、刘涓等。2021级20位硕、博士研究生参加了毕业答辩,我科共计40余名研究生旁听了答辩会议。

会议开始前答辩秘书张雅月副主任医师介绍了各位答辩人及与会的答辩委员会专家,随后导师对答辩人的情况进行简要介绍后答辩开始,各位硕博士研究生们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研究结论、研究的创新性与不足等方面对毕业论文进行了详细阐述,随后各位专家从文献综述情况、论文的创新性与学术价值、设计思路、研究方法、统计方法、研究结论、书写情况、答辩思路与表达方面对答辩同学进行点评与提问,各位同学也就专家所提问题逐一进行了回答。现场由专家进行评分并召开单独评议会,各位同学最终均以全票通过毕业论文答辩。

答辩会的最后由侯丽主任进行总结发言,她对各位专家专业的指导与点评表达了感谢,同时也对通过答辩的各位研究生表示了祝贺,并敦促同学们根据专家的建议对论文进行认真修改总结。最终,本次研究生毕业答辩会圆满结束。

姓名

申请学位

导师

论文题目

论文主要内容

李光达

博士

侯丽

茶多酚及EGCG通过ROS/Nrf2/STING途径调节NSCLC免疫微环境抗肿瘤机制研究

通过体内外实验,发现茶多酚及EGCG可以通过降低活性氧解除Nrf2对STING /TBK1 /IRF3通路的抑制,调节NSCLC免疫微环境发挥抗肿瘤作用。

张馨予

博士

姜苗

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癌中医证候及“芪银三两三”药效机制研究

通过回顾性临床试验与动物、细胞基础研究,探讨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癌的中医证候及核心处方“芪银三两三”的药效机制。

南梦蝶

博士

侯丽

晚期胃癌中西医结合治疗生存预后模型研究

论文主要研究了晚期胃癌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获益情况

付蔷

博士

李忠

乳腺癌治疗后胸痹气阴两虚证诊断与评价量表研制及初步应用

运用文献研究、专家意见采集、临床横断面研究及方法学,构建了乳腺癌治疗后胸痹气阴两虚证诊断与评价量表,通过了性能检验,并完成了临床初步应用。

孙可意

博士

李忠

基于“阴阳气不相顺接”探讨恶性肿瘤病机规律、治疗特色及作用机制

基于“阴阳气不相顺接”理论的内涵,探讨恶性肿瘤病机理论、用药规律、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

王羽嘉

博士

李忠

肺癌癌因性疲乏中医干预方法和规律研究

运用多种现代科学研究方法,从文献、真实世界、专家咨询三方面探究了中医干预肺癌 CRF 的发展全貌、流行病学特征、中医证素规律、名医经验,归纳了中医干预肺癌 CRF 的方法及规律。

李沛瑾

博士

侯丽/冯利

柴桂解郁祛乏方治疗癌因性疲乏的作用机制及成药性研究

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围绕柴桂解郁祛乏方开展临床、成药性、体内实验及作用机制研究,为柴桂解郁祛乏方的院内制剂备案及成果转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姚靓

硕士

田劭丹

益髓方改善放化疗后模型鼠血小板计数减少的实验研究

通过应用益髓方干预环磷酰胺/60Co照射致血小板减少模型小鼠,验证益髓方对模型小鼠放化疗致血小板减少的治疗作用改善骨髓抑制的作用。进一步借助网络药理学研究探究益髓方治疗CIT的作用机制和效应靶点,为后续开展临床研究提供试验依据。

姚梦丹

硕士

李冬云

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中医证候分析及生存期回顾性研究

探索了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医证型、病因病机,分析了各证型患者间指标的差异,明确了影响患者生存期的因素。

吴俊汎

硕士

李冬云

恶性淋巴瘤患者红外热成像特征及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研究

归纳分析恶性淋巴瘤患者中医体质特征,评价恶性淋巴瘤患者红外热成像特征(目标区域的平均温度、均匀性、对称性)与正常人的差异,以及红外热成像特征与个人中医体质的相关性。

李萌菲

硕士

姜苗

融合数据挖掘与知识图谱技术的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诊疗知识发现研究

基于357例NSCLC真实世界中医诊疗临床数据,开展回顾性研究,探讨NSCLC患者治疗期间相关症状群,分析其与中医证候间的相关性,并尝试构建NSCLC中医诊疗知识图谱。

李爽

硕士

姜苗

真实世界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优势人群中医特征分析

发现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疗效影响因素及优势人群特征,构建了包含中医因素的临床预测模型。

崔鑫玮

硕士

贾玫

基于“TFDA-1型”数字舌面诊仪的肿瘤相关性失眠患者舌象客观化研究

对肿瘤相关性失眠患者的舌象图像特征(舌色、苔色、裂纹、齿痕)进行研究,分析其舌象客观化参数,总结不同失眠程度、失眠表现特征、失眠病程分类下的舌象变化规律。

田文灏

硕士

马薇

再造生血胶囊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临床疗效研究

通过临床研究,体现中医药缓解化疗后骨髓抑制,改善中医证候,提高患者体力,减轻抑郁状态,提升免疫功能方面的优势。

司匡中

硕士

侯丽

12593例次接受中医药治疗胃癌患者画像研究

研究通过画像技术分析接受中医药治疗胃癌患者社会人口学特征、就诊需求、医疗经济、中医证型和等群体特征,挖掘不同群体用药组方规律,划分不同胃癌患者人群并构建胃癌患者画像,并探讨用户画像在中医药领域运用的可行性和可解释性。

黄孝玲

硕士

侯丽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合并贫血预后分析与中医证型研究

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合并贫血患者中医证素分布规律开展研究,为中医药科学辨治淋巴瘤合并贫血患者提供了一定临床数据支持。

张丁丹

硕士

田劭丹

芪胶升白胶囊防治化疗后肝损伤的临床观察

基于回顾性临床观察和网络药理学研究并设计后续前瞻性研究,探究芪胶升白胶囊防治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肝损伤的临床疗效。

周睿

硕士

冯利

天蟾胶囊联合奥施康定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癌性疼痛的 随机对照研究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天蟾胶囊联合奥施康定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癌性疼痛进行了研究,为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结直肠癌癌性疼痛提供了临床证据。

周义斌

硕士

王婧

基于中医证素与免疫指标构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模型回顾性研究

该研究探讨了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基于相关因素构建预测模型。

胡国栋

硕士

刘涓

基于数据挖掘的姜良铎教授从态论治肺癌治疗思路研究

对姜良铎教授从态论治思想进行阐述研究,并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得出姜良铎教授治疗肺癌核心处方。

 

 

图片 1图片 2图片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