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胃粘膜已经发生萎缩性改变的慢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又可以分为多灶萎缩性胃炎和自身免疫性胃炎两大类。前者萎缩性改变在胃内呈多灶性萎缩,以胃窦为主,多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发展而来,后者萎缩性改变主要在胃体,多由自身免疫引起的胃体胃炎发展而来。

  疾病介绍

  本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据报道:在我国,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率占受检人群的13.8%。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胃黏膜腺体萎缩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属于中医学胄脘痛、胃痞、痞胀等范围,虽经长期的研究,本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仍末完全阐明。1957年纤维胃镜问世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和病理组织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慢性萎缩性列为胃癌的癌前状态,在其基础上伴发的不完全型肠上皮化生和(或)中、重度异型增生则被视为癌前病变,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癌变率约为5.4%

  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是阻止慢性萎缩性胃炎向胃癌发展以减少胃癌发生率的有效手段。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诊治一直是医学界的研究热点,现代医学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近年来中医界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辩证、治则方药、基础实验等方面也进行了广泛而卓有成效的研究。[1]

  疾病分类

  慢性萎缩性胃炎又可以分为多灶萎缩性胃炎和自身免疫性胃炎两大类。前者萎缩性改变在胃内呈多灶性萎缩,以胃窦为主,多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发展而来,后者萎缩性改变主要在胃体,多由自身免疫引起的胃体胃炎发展而来。

  发病原因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慢性胃炎的证据如下:绝大多数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胃粘膜可检出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在胃内分布与胃内炎症分布一致,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使胃内炎症消除,从志愿者和动物模型中可复制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

  2,饮食和环境因素:长期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在部分患者可发生胃粘膜萎缩和肠化生,即发展为慢性多灶萎缩性胃炎,研究显示:饮食中高盐和缺乏新鲜蔬菜水果与胃粘膜萎缩,肠化生即胃癌有着密切的关系。

  3,自身免疫:自身免疫性胃炎以富含壁细胞的胃体粘膜萎缩为主,患者血清中存在自身抗体,例如壁细胞抗体,有些患者伴有恶性贫血,可以查到贫血因子抗体,

  4,其他因素:例如幽门括约肌功能不全时含胆汁和胰液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可减弱胃粘膜的屏障功能,酗酒、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接触金属、放射、缺铁性贫血、生物因素、体质因素等均可损伤胃粘膜而引起慢性炎症。

  发病机制

  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在免疫因素、胆汁反流、生物因素、药物因素以及急性胃炎、口腔和鼻咽感染等的影响下,引起胃粘膜慢性炎症,使胃粘膜表面反复受到损害,久之导致胃分泌腺体萎缩,胃粘膜变色、变薄、血管显露,胃酸分泌减少,消化功能减弱,胃蠕动功能失调等,从而形成慢性萎缩性胃炎。

  病理生理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粘膜损伤与修复的慢性过程,主要组织病理学特征是炎症、萎缩、肠化生。炎症主要表现为粘膜层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炎常以淋巴细胞泡形成。当见有中性粒细胞浸润时显示有活动性胃炎,称为慢性活动性胃炎。组织学上主要有两种萎缩类型:(1)非化生性萎缩:胃粘膜固有腺体被纤维组织或纤维肌性组织代替或炎症细胞浸润引起固有腺体数量减少。(2)化生性萎缩:胃粘膜固有腺体被肠化生或假幽门腺化生所替代。[2]

  临床表现

  慢性萎缩性胃炎多由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临床表现为腹胀、上腹痛或上腹部不适、早饱感、稍微多食则腹胀更明显,甚至出现嗳气、恶心、消化不良、疲乏,消瘦,纳差,贫血等症状,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不仅缺乏特异性,而且与病变程度并不完全一致。临床上,有些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但大多数患者可有上腹部灼痛、胀痛、钝痛或胀满、痞闷,尤以食后为甚,食欲不振、恶心、嗳气、便秘或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可有消瘦、贫血、脆甲、舌炎或舌乳头萎缩,少数胃粘膜糜烂者可伴有上消化道出血。其中A型萎缩性胃炎并发恶性贫血在中国少见。本病无特异体征,上腹部可有轻度压痛。慢性萎缩性胃炎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的自觉症状,有症状者也缺乏特异性。一般来说,常出现以下临床表现:

  (1)胃脘部胀满

  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胃脘部胀满不适较为多见,有的患者感觉胃部痞闷或胃脘有堵塞感,甚至腹部、胁肋部、胸部也感到胀满,嗳气频频。

  (2)胃脘部疼痛

  胃脘部疼痛可以单独出现,但多数情况下是与胃脘部胀满同时出现。呈胀痛、隐痛、钝痛,急性发作时也可出现剧痛或绞痛。疼痛部位一般在胃脘部,少数可出现在胁肋部、腹部、背部或胸部,胃脘部有局限的压痛或深压不适感。有的患者仅感胃脘部不适或难受,无可名状。

  (3)烧心及消化不良症状

  患者自觉胃脘部灼热或嘈杂不适。常常出现食欲减退,甚至无食欲,或虽有食欲但进食后感胃脘胀满不适或消化不良。

  (4)大便异常及虚弱症状

  大便以秘结多见,常数日1次,少数患者可表现为便溏。病程较久者可出现消瘦、疲乏无力、精神萎靡等虚弱的症状。

  (5)贫血

  可为缺铁性贫血或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前者因长期营养不良,铁剂补充不足所致,后者因内因子缺乏致使维生素B12减少所致。一般为轻、中度贫血,表现为头晕、乏力,眼结膜色淡,面色萎黄,甲床色淡或苍白等。

  诊断鉴别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症状、体征无特异性,不能作为诊断的依据,确诊主要靠纤维胃镜和胃粘膜活组织病理性检查。

  胃镜检查及活检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胃镜诊断应包括病变部位、萎缩程度、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程度。正常胃粘膜为橘红色,萎缩时呈灰白、灰黄或灰绿色,粘膜可表现红白相间,白相为主,严重者有散在白色斑块皱襞变细或平坦。胃粘膜萎缩时萎缩范围也不一致,有的是弥漫性的,也有局限性的,甚至可见小灶状。粘膜下血管显露为萎缩性胃炎的特征,可见到红色网状小动脉或毛细血管,严重的萎缩性胃炎,可见有上皮细胞增生形成细小颗粒或较大结节。亦有粘膜糜烂,出血现象。腺体萎缩后,腺窝可增生延长或有肠上皮化生的表现,粘膜层变厚,此时不能看到粘膜下血管,只见粘膜表面粗糙不平、颗粒或结节,有僵硬感,光泽也有变化。

  胃粘膜活检主要为固有腺体不同程度萎缩、粘膜肌层增厚,固有膜炎症、淋巴滤泡形成,代之以假幽门腺化生或肠腺化生。

  以下有助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大部分在中老年以上,病程较长,既往常有慢性浅表性胃炎病史。患者长期消化不良,胃脘部胀满不适,完谷不化,纳差、疲倦、乏力、消瘦、贫血等。

  实验室检查

  ①胃液分析:A型CAG患者多无酸或低酸,B型CAG患者可正常或低酸。

  ②胃蛋白酶原测定:胃蛋白酶原由主细胞分泌,慢性萎缩性胃炎时,血及尿中的胃蛋白酶原含量减少。

  ③血清胃泌素测定:胃窦部粘膜的G细胞分泌胃泌素。A型CAG患者,血清胃泌素常明显增高;B型CAG患者胃窦粘膜萎缩,直接影响G细胞分泌胃泌素功能,血清胃泌素低于正常。

  ④免疫学检查:壁细胞抗体(PCA)、内因子抗体(IFA)、胃泌素分泌细胞抗体(GCA)测定,可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分型的辅助诊断。[3]

  疾病治疗

  1,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适用于伴有胃粘膜糜烂、萎缩及肠化生、异型增生者;伴有消化不良症状者,伴有胃癌家族史者。推荐应用3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理想方案应是:联合用药,疗程7~10日,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达到或超过90%,不易产生耐药性,费用低廉,效果持久,不易复发。现主要采用质子泵抑制剂加两种抗生素,如奥美拉唑与克拉霉素和甲硝唑联合应用根除幽门螺杆菌。

  2,对消化不良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消化不良的症状者,可给予抑酸抗酸、促胃肠动力药,胃粘膜保护药硫糖铝,枸橼酸铋钾等及中药等。

  3,对自身免疫性胃炎的治疗:目前尚无特异治疗,伴有恶性贫血时给予注射维生素B12.

  4,对异型增生的治疗:异型增生是胃癌的癌前病变,对重度异型增生应该预防性手术,目前我国多采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5,中医中药治疗:萎缩性胃炎属中医的痞满,胃脘痛的范围,难以治疗,应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给予辩证论治,一般给予升清降浊,清热养阴,消积通瘀治法。

  6,针灸治疗:可取穴足三里,肝俞,胃俞,近年来有报道向穴位注射黄芪、当归注射液后,可使幽门螺杆菌阳性的萎缩性胃炎患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含量由高值恢复至正常值。显示出针灸疗法对机体免疫的调节作用。[4]

  疾病预后

  慢性多灶萎缩性胃炎极少数经过长期的发展可发展为胃癌,据流行病学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癌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可以发展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疾病预防

  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预防,主要从饮食做起,同时积极治疗浅表性胃炎,从而控制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定期复查胃镜,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完全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患者,要定期做胃镜复查。一般慢性萎缩性胃炎每3年复查1次;不完全肠上皮化生伴轻度异型增生者每年复杳1次;伴中度异犁增生者每3个月复查1次,伴重度异型增生者(癌变率lO%以上)应视为癌变,可给予预防性手术切除。

  饮食注意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不论其病因如何,均应戒烟忌酒,避免使用损害胃粘膜的药物,特别是NSAID,如阿斯匹林.饮食宜规律,避免过热、过咸和辛辣食物,积极治疗慢性口、鼻、咽部感染病灶。保持良好的心情状态。避免高脂肪食物,因为高脂肪食物、酒、糖类、巧克力会使括约肌放松,造成回流,所以如果你有胃灼热的症状,就应避免这些食物。同时细嚼慢咽助消化,细嚼慢咽对消化绝对有帮助,你应该彻底咀嚼食物,使食物充分与唾液混合,用餐时避免有压力,可以使你的消化作用有一个好的开始。饮食有规律,注意饮食调理养护,有规律地定时定量进食,以维持正常消化活动的节律。切不可饥一顿饱一顿或不吃早餐,尤其应避免暴饮暴食。

  专家观点

  胃镜检查是目前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诊断手段,但患者萎缩的确诊仍依赖于病理组织学检查.然而萎缩胃炎的肉眼与病理的符合率仅为38%--78%.所以仅仅依靠取到的几块胃粘膜活检尚不能完全诊断或排除萎缩和肠化生。因为无论是萎缩还是肠化甚至幽门螺杆菌在胃黏膜的分布都是不均匀的,如果病理活检发现萎缩就可诊断为萎缩性胃炎.但如果未能发现萎缩,却不能轻易排除.如果不取足够多的标本或者内镜医生并未在病变最重部位活检,都有可能遗漏病灶,对于慢性萎缩胃炎患者需积极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定期复查胃镜,这样才能尽量减少疾病发展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