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患者服务 >>健康科普

健康科普

科普文章

良好睡眠,健康之源

字号: + - 14

人生三分之一时间在睡眠中度过,良好的睡眠是健康的源泉。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健康中国”发展战略,《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将睡眠健康纳入重要行动指标。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联合相关的专业机构发布的《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2》显示,在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50%的学生存在睡眠不足。我国民众每天平均睡眠时长为7.06小时,相比十年前缩短近1.5小时。工作生活压力大、罹患躯体性疾病、睡眠环境、不良习惯等多种原因在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睡眠。

失眠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而春季最为常见。《黄帝内经》指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春季是推陈出新,阳气舒展,生命萌发的时令。而睡眠与阳气的升发潜降密切相关,阳气升发潜降太过或不及,都可导致失眠的发生。在这个疫情散去,万物复苏,春暖花开之际,希望通过健康睡眠科普传递健康睡眠知识,让我们一起守护良好睡眠,共筑健康之源。

睡眠不足的危害

1.睡眠不足会让内分泌激素水平紊乱,导致细胞代谢异常,增加患癌风险。

2.经常熬夜使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紊乱,降低头发毛囊生命力,容易脱发。

3.长期熬夜,缺乏睡眠容易导致内分泌失调,皮肤水分流失过度,容易导致皱纹出现、长暗疮、黑眼圈、皮肤暗黄粗糙等。

4.熬夜会引发人体时钟基因的表观遗传改变,导致肌肉减少和脂肪增多,增加体重。

5.长期熬夜,超负荷用阳,会导致视力功能性减退。

6.失眠伤身耗神,许多人晚上睡不着,白天精力差,长期以往容易出现健忘、易怒、焦虑不安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导致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的发生。

7.长期晚睡,交感神经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容易出现精神不振、疲劳嗜睡、记忆力减退等问题。

8.熬夜时人的精神常处于紧张状态,可造成血管收缩异常,易诱发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

9.长期睡眠不足的人,容易导致腹胀、腹痛、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等情况。

如何应对睡眠不足

1.正确认识睡眠,减少焦虑情绪

对于睡眠应有足够的重视,而不是焦虑。而应将其调整为自己有机整体的一部分,友好对待,好睡眠自然会来。睡眠时间长短不要强求,睡眠质量不要强求,是否做梦或做什么梦也不要纠结,限制在床时间能够帮助整合和加深睡眠。在床上花费过多时间,会导致片段化睡眠和浅睡眠,因此不管您睡了多久,第二天规律的起床。当然有些疾病也会影响睡眠质量,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不宁腿综合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卒中,需及时就医。

2.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

每天同一时间起床,1周7天全是如此,能够帮助建立“生物钟”。

规律锻炼,可以帮助减轻入睡困难,并加深睡眠,但不建议在睡前3小时进行体育锻炼。

建立舒适、安静的睡眠环境能够帮助减少夜间觉醒的可能性,不把人吵醒的噪声有时也会影响到我们的睡眠质量。睡眠环境过冷或过热都会影响睡眠。

规律进餐,不要空腹上床,“胃不和则卧不安”,对于部分人睡前进食少量零食(尤其碳水化合物类)能够帮助入睡。

减少咖啡因类饮料和食物,避免夜间抽烟。尽管饮酒能帮助紧张的人更容易入睡,但会引起夜间觉醒,干扰睡眠节律,故建议避免饮酒,尤其在夜间。

3.学习及尝试认知行为疗法进行自我调节

别把问题带到床上,早一些的时间解决自己的问题或制定第二天的计划,可以尝试记日记等方式,减少脑海中的杂念,提高睡眠效率。

不要强迫自己入睡,这样只会使问题更糟。相反,如果卧床20-30分钟仍毫无睡意,建议起床,打开灯,离开卧室,并做一些不同的事情,例如读书等,不要做兴奋性的活动,只有当感到有困意时再上床。卧床和起床的步骤可以重复进行。

让时钟远离自己,反复看时间会引起挫败感、愤怒和担心,这些情绪会干扰睡眠。

避免白天睡眠,如果有午睡的习惯尽量将午睡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左右。

4.药物治疗

如果通过上述的自我调节,仍不能有效的改善睡眠,则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药物治疗。短期间断服用安眠类药物,尤其是非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物,不会造成明显的依赖和成瘾性,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另外中医药例如中药汤剂、针灸、穴位埋线等疗法治疗失眠效果显著,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个体情况辨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