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医院动态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最新动态】守正创新 协同育人 | 东直门医院成功举办结节性肝硬化医教研协同示范查房

发布时间:2025-09-02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为深化医教研融合,提升疑难肝病诊疗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2025年8月27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成功举办了以“结节性肝硬化”为主题的医教研协同示范查房。

27.jpg

图1 脾胃病科一区医教研协同示范查房活动

本次活动由教育处、脾胃病科一区及中医肝病研究院承办,叶永安教授、杜宏波主任主讲,并得到医院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东直门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闫占峰,教育处处长刘伟敬亲临现场指导。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吸引了院内师生、住培学员、进修医生及全国同行广泛参与。

床旁查房:以临床病例为载体,深化教学互动

活动伊始,在脾胃病科一区病房开展了规范的床旁教学查房。住培医师孙鑫系统汇报了一例48岁男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诊疗经过。该患者曾确诊为结节性肝硬化,经过中西医联合治疗后取得良好疗效,本次因肝酶显著异常再次入院。

28.jpg

图2 规培医师床旁汇报病历

随后,张嘉鑫主治医师补充了病情要点,李小科副主任医师进一步介绍了诊疗细节和重点。叶永安教授、杜宏波主任现场指导,向住院医师提问,并围绕肝区触诊技巧、并发症识别、停药风险以及中西医结合诊疗策略等进行了深入剖析和互动教学。专家团队通过严谨的鉴别诊断,明确了病情变化的关键病因,并展示了影像学证据: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患者肝内结节缩小、门静脉内径缩窄,直观体现了中医整体调治与现代精准抗病毒治疗的协同优势。

29.jpg

图3 叶永安教授、杜宏波主任现场指导肝病专科查体

叶永安教授现场强调: “结节性肝硬化是阻断肝癌发生的关键窗口期,中医药在稳定结节、延缓疾病进展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和潜力。”

30.jpg

图4 合影

专题研讨: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31.jpg

图5 专题研讨

查房结束后,全体人员移步教学楼进行专题研讨。孙鑫医师再次简要汇报病例,并提出在诊治中的思考与疑问。杜宏波主任则从中西医两个维度系统梳理了肝硬化的诊疗规范,涵盖病理机制、病因病机、诊断标准以及治则治法,并结合病例深入阐释了临床决策的要点。

32.jpg

图6 叶永安教授、杜宏波主任分别进行专题讲座

随后,叶永安教授以《叶永安教授团队治疗结节性肝硬化的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为题,分享了团队在肝硬化领域的深厚积淀与创新成果。他创新性提出“土壅木郁”核心病机学说及“肝脾同调”治疗思路,并重点介绍了团队研发的益肝消癥方在稳定肝硬化结节、降低癌变风险方面的显著临床疗效。

教学创新:虚拟教研室拓展学术共享

33.jpg

图7 线上会议分享

本次活动依托教育部中西医结合临床课程虚拟教研室进行线上直播,打破了空间限制,为全国医学生及临床医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平台,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广泛共享。

医教研实践一体化的“东直门模式”

此次示范查房不仅是一场高水平的临床教学示范,更是前沿学术成果的集中展示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

  医

  在“医”的层面,活动强化了我院医务人员对疑难肝病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的理解,提升了临床实战能力;

  教

  在“教”的层面,通过“床旁实践—理论授课—云端共享”的多维教学模式,培养了学员的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

  研

  在“研”的层面,展示了以叶永安教授团队为代表的东直门人通过不懈钻研取得的丰硕成果,其原创理论、特色方药和循证研究有效推动了中医特色优势病种的临床疗效,贡献了中医智慧。

总结与展望

34.jpg

图8 闫占峰副院长总结讲话

闫占峰副院长在总结中指出,脾胃病科一区作为国家区域诊疗中心及多个国家级平台依托单位,始终站在肝病防治的前沿。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充分彰显了科室在医疗技术、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三位一体协同发展上的成效。未来,医院将继续秉承“求是善行”的院训精神,深化医教研融合创新,为培养高水平中医药人才、攻克重大疾病难题、服务人民健康贡献更大力量。

本次查房活动依托科室及学科包括:东直门医院脾胃病科一区、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肝病研究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肝病区域诊疗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病种临床研究基地(慢性乙型肝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肝胆病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鼓胀病(肝硬化腹水)”全国协作组组长单位。

作者  |  齐文颖、李小科

编辑  |  胡雅薇

审核  |  杜宏波、李文杰

审阅  |  刘子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