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教育教学 >>研究生教育
  • 刘力松

    刘力松,男,1969年3月生,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心脏康复科主任研究方向与重点领域:常见心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脂血症、心律失常等),“双心”医学及心脏康复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学术成果:主持在研课题1项:国家级课题0项,省部级课题1项,校级课题0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5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代表性论著:1)体力活动、心肺适能和心血管结局研究引发的对心房颤动患者体力活动的思考.中华内科杂志, 2021, 60(4):2)Effects of Exercise on Extracellular Vesicles in Patients with Metabolic Dysfunc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Translational Research, Published online: 02 June 2022. SCI 4.03)Early Exercise…

  • 李玉峰

    李玉峰,男, 1975 年2月生,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任急诊科二区主任研究方向与重点领域:心脑血管疾病中西医结合临床与试验研究学术成果:主持在研课题1项:通州区科技计划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30篇。代表性论著:主编《名中医治疗胸痹心痛医案精选》、《中西医结合急诊内科住院医师手册》、《中医杂症临证医案录》等主要社会兼职:兼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温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温病分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急诊重症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急诊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中医应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委员委员等联系邮箱:yufengli@sina.com

  • 李宗衡

    李宗衡,男,1974年5月生,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综合康复科主任。北京市中医局重点专科康复科学术带头人和专科负责人。研究方向与重点领域:中西医结合康复技术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传统运动功法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学术成果:主持在研课题2项:校级课题2项。(1)北京中医药大学重点攻关项目-太极拳姿势训练促进脑梗死恢复期运动功能障碍康复关键技术的疗效研究和机制探索(2)应用表面肌电和足底压力步道联合评价太极拳姿势训练技术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痉挛步态康复的疗效研究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9篇,授权发明专利4项。代表性论著:(1)《太极拳姿势训练技术与脑卒中康复》,人民卫生出版社,203千字,2022年11月,李宗衡编著。ISBN978-7-117-33849-3(2)Tai Chi postural training for dyski…

  • 李潇

    李潇,女, 1982年01月生,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与重点领域:中西医结合防治恶性肿瘤及血液病研究方向,以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相关血细胞异常及高凝状态为学术专长。学术成果:主持在研课题1项:中医药防治化疗骨髓损伤的真实世界研究(2023XS-003)2023-05至2025-04,3万元。发表学术论文40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17篇,SCI收录1篇。代表性论著:李潇,刘常玉,刘爱琪,孙丽丽,董青.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癌症相关疲劳及对细胞免疫、转化生长因子-β1、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J].安徽医药,2022,26(8):1667-1671李潇,南梦蝶,许晶,范秋月,侯丽,陈信义.通关藤制剂对中晚期肿瘤化疗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世界中医药, 2021, 16(3): 384-392.Shuo Qi; Xiao Li; Qing Dong; Hezheng Lai; Dianna Porter; Shao…

  • 郑宏

    郑宏,男, 1969年 7月生,硕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任东直门医院医务处副处长研究方向与重点领域:心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学术成果:主持在研课题1项:(1)北京中医药科技发展资金项目:北京居民“中医健康管理指数”和“中医健康供给指数”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2篇。主要社会兼职:北京市中医管理局 “125人才”首批专家,北京医学会鉴定专家,国际注册医法顾问师,世界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继续教育学会委员,北京中医协会、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病分会委员。联系邮箱:zhenghong83305@sina.com

  • 杨承芝

    杨承芝,女,1968年 05月生,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任教育处副处长。研究方向与重点领域:脑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如中医药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中医药防治帕金森病的研究。学术成果:师从田金洲、商宪敏、周平安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先后主持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课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学研究课题以及北京中医药大学科研基金课题5项,参与国际科研合作项目1项,2000年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第2完成人),2013年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第4完成人),2017年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第6完成人)。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编写论著4部。代表性学术论著:【1】《中医老年病学》,2017年8月,副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浅析阳虚失眠的病因病机与治疗思路。…

  • 宋连英

    宋连英,男,1981 年 8月生,硕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与重点领域:医学影像学与中医学的交叉应用研究,重点领域:基于功能核磁的针刺研究,肺部疾病的影像学与中医学学术成果:主持在研课题4项:省部级课题1项,校级课题1项,横向课题2项。发表学术论文27篇,其中SCI收录3篇。代表性论著:Value of Contrast-Enhanced MR Angiography for the Follow-Up of Treated Brai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病毒性肺炎患者不同时期胸部CT影像及中医舌象特征分析;基于双能CT探讨痛风石经络分布规律。主要社会兼职:北京整合医学学会医学影像分会第一届 副会长;北京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十三届委员会 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第二届疼痛专业委员会 委员。联系邮箱:15111948@qq.com

  • 张洪钧

    张洪钧,男,1965年12月生,博士,副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内科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与重点领域:基于五运六气与体质医学的血液病肿瘤及常见病病因学研究及其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学术成果:①《黄帝内经》五形人与五运六气学说的结合——体质医学体系的确立及临床实践;②中医学“未病”概念的确立与分类诊断方案、干预原则的确立及临床实践;③中医与西医和基因组学及现代科学各学科的有机结合代表性论著: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4篇1.五运六气禀赋与2型糖尿病的易患性——北京地区46444例病例调查.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 32(2):461-4732.体质概念的析定[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4,36(8):673-6773.中医阴阳理论用于基因组研究的可行性探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23(4):304-306主要社会兼职:北京市针灸学会五运六气专委会常委, 北…

  • 张雅月

    张雅月,女,1982年6月出生,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血液肿瘤科,东直门医院青苗人才。研究方向与重点领域:中医药治疗恶性血液病及中晚期肿瘤的临床与应用研究学术成果: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校级课题2项、院级课题1项。以核心成员身份参加科技部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十病十药研发项目等。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5篇,发明专利1项。代表性论著:《血液病中医名词术语整理与诠释》、《常见病中成药临床合理使用丛书血液科分册》、《中医教您防治血液病》。主要社会兼职: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青年副主委、北京整合医学会中医肿瘤分会…

  • 苗迎春

    苗迎春,女,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青年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青年委员,北京市科委项目评审专家。研究方向与重点领域:睡眠障碍、情绪障碍等神经精神疾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学术成果:承担省部级课题1项及校级“青年人才”项目1项,同时参加 “十一五”“十二五”多项国家重大科技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北京市科委等多项科学研究。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北京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主持在研课题2项:(1)北京市科委首都特色专项;(2)北京中医药大学新奥基金项目。主要社会兼职: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心理学…

  • 岳利峰

    岳利峰,男,1979年01月生,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任职于脑病3科。中医世家出身,拜师田金洲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青年名医,美国德州医学中心临床访问学者,北京市健康文化科普专家,院级优秀党员、优秀教师。中医思维突出,针药并用,擅长脑病寒热错杂疑难病症的诊疗。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脑血管病及情绪障碍。学术成果: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校级杰出青年人才项目各1项,目前参与国自然面上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近100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SCI收录5篇(单篇影响因子>5分的4篇)、F5000论文1篇。发表专著16部,其中主编9部(包括英文教材1部)。已培养硕士研究生20余名。代表性论著:[1]Shengyan Xi, Jing Shi*, Jiaxu Chen*, Lifeng Yue*. Free Wanderer Powder regulates AMPA receptor homeostas…

  • 庞兴学

    庞兴学,男,1972 年8月出生,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任心血管科三区主任研究方向:深入研究中医和西医的方法论,以中医的整体论和西医的还原论为基础,构建系统论,建立系统医学,应用系统论和系统医学原理开展心血管疾病与健康的科研和临床工作。重点领域:熟练掌握冠心病、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心肌桥和全身疾病引起的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技能及整体观、个体化施治原则。熟练掌握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创立了以器官灌注/组织代谢为指导的高血压诊断和治疗新策略。建立了多学科知识和技能基础之上的心脏重症救治技能。学术成果:主持在研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1项,区级课题1项。发表学术论文21篇,其中SCI收录3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代表性论著:1,Evaluation of oxygen content-based index, FShuntE, for …

  • 孟伟

    孟伟,男,1978年 4月生,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与重点领域: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双心疾病。学术成果:主持在研课题1项:国家级课题0项,省部级课题0项,校级课题1项。发表学术论文36篇,其中SCI收录0篇,授权发明专利0项。代表性论著:1. 益气活血解毒化结法对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及炎症因子的干预研究2. 孟伟教授从湿热论治中青年高血压临证辨治经验3. 慢性心力衰竭辨证分型与血清糖类抗原125相关性研究主要社会兼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及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分会及心身医学分会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介入心脏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委员、北…

  • 赵振海

    赵振海,男, 1973年 1月生,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主持东直门医院心理门诊工作。研究方向与重点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疾病,擅长中医心理治疗。学术成果:主持在研课题项:省部级课题3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3篇。主要社会兼职:中国睡眠学会社区分会副主任委员联系邮箱:linyisd@163.com

  • 赵晓东

    赵晓东,女,1969年5月生,硕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与重点领域:中西医结合临床神经病学,重点领域为睡眠障碍(失眠)、记忆力障碍(痴呆)。学术成果:主持在研课题3项:(1)北京中医药新奥奖励基金课题+加味黄连阿胶汤联合皮内针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的疗效研究(2)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毕业实习中增加门诊实习对本科生职业认同感作用的研究(3)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中医本科生临床实习师承教育实践与评价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6篇,其中SCI收录1篇。代表性论著:1、 浅谈中医对不寐病因病机的认识2、 失眠的诊断与中西医治疗3、 Metformin combined with acarbose vs. singl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A meta-analysis主要社会兼职: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保健养生分会副秘…

  • 贾玫

    贾玫,女, 1967年 11月生,硕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与重点领域:中西医结合防治恶性肿瘤学术成果:主持在研课题2项:(1)横向联合课题+华蟾素胶囊治疗轻度癌性疼痛规范化临床研究。(2)国家重点研究计划+中医智能舌诊系统研发(参与)。发表学术论文40篇,其中SCI收录0篇,授权发明专利0项。代表性论著:主要社会兼职:北京防治肿瘤研究会中医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北京中西医整合肿瘤专业委员坏常委,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世界疼痛医师协会中国分会癌痛专业委员会委员。联系邮箱:janemei@126.com

  • 贾治伟

    贾治伟,男, 1983年1月生,博士,副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青海大学博士生导师。Lancet(影响因子168.9)、BMJ(影响因子105.7)等国际顶级期刊审稿专家。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全军医学科技青年培育计划孵化项目1项、北京市通州区科技计划项目1项。研究方向与重点领域:1.椎间盘退变机制及其中西医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2. 中医药修复脊髓损伤的机制研究;3. 中西医结合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的基础研究。学术成果:主持在研课题1项:《益气活血方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注射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研究》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40篇(影响因子合计178.3),授权发明专利1项。代表性论著:1. Jia Zhiwei, Li Wei. Nanosystems-enabled regenerative strategies for spinal cord Injury: Recent ad…

  • 倪敬年

    倪敬年,男,1982 年1月生,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与重点领域:神经变性病中医药防治学术成果:研究骨干参与国自然科学基金“补肾平肝法对A53T转基因帕金森病大鼠α-突触核蛋白降解网络的影响研究”,临床基地专项“补肾法对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肾虚证症状及其转归影响临床研究”。发表学术论文59篇,其中SCI收录12篇。代表性论著:中国痴呆诊疗指南(2018年);王永炎院士查房实录(2015年)。主要社会兼职: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阿尔茨海默病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青年委员。联系邮箱:jingnian_ni@hotmail.com

  • 寇兰俊

    寇兰俊,女, 1965年 11月生,硕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任内科副主任研究方向与重点领域:基于国医名师气血理论治疗冠心病、心衰;中青年高血压病的非药物干预课题经费:国医名师传承工作站通州区分站建设经费名医传承学术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要社会兼职: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理事,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联系邮箱:koulanjun2788@aliyun.com

  • 彭文华

    彭文华,男,汉族,湖北籍,1976年 6月生;本科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研究生就读于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美国Vanderbilt University Hospital(范德比尔特大学医院)访问学者,北京中医药大学西学中高级培训班毕业生;职称: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职务: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心血管科二区副主任,CICU主任。研究方向与重点领域:冠脉血管炎性方向,及冠脉微循环机制性研究学术成果:主持在研省部级课题1项:caIMR对比IMR评判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的前瞻性、多中心、非劣效性评价研究。近期参与国自然、省部级课题2项:(1)省部级(首特)优化的腋静脉穿刺技术在心脏电子设备置入手术中应用临床研究;(2)国家级(国自然面上项目)Fstll调节的TGF-β1/Smads信号通路在CTEPH所致右心衰的作用及调节机制研究。第一作…